曼联在 2025 年夏窗的中场引援再次遭遇滑铁卢。据记者斯基拉披露,刚刚以 3900 万欧元加盟 AC 米兰的瑞士中场亚沙里,曾先后拒绝曼联、多特蒙德等队的邀约。这位 24 岁的防守型中场在布鲁日与奥涅迪卡组成的双后腰组合,以场均 3.2 次抢断、2.8 次拦截的数据成为比甲最稳固的中场屏障。他的技术特点完美契合曼联需求:188cm 的身高保障高空争顶优势,精准的长传转移能力(成功率 84%)可直接发起快速反击,而覆盖面积达 11.2 公里 / 场的跑动数据,更是红魔中场最稀缺的特质。
令人遗憾的是,曼联的谈判策略再次暴露致命缺陷。尽管早在 2024 年 11 月就接触亚沙里经纪人,但俱乐部始终将报价锁定在 2800 万欧元,低于布鲁日 3500 万欧元的心理价位。当 AC 米兰在 7 月突然介入并直接匹配解约金时,曼联才慌忙将报价提升至 3300 万欧元,却为时已晚。这种 "温水煮青蛙" 式的谈判,与 2023 年错失乌加特的案例如出一辙 —— 当时曼联对葡萄牙体育中场的报价始终低于摩纳哥的 4200 万欧元,最终眼睁睁看着球员以 5000 万欧元加盟巴黎。
曼联在转会市场的 "抬价成瘾" 早已成为业界笑柄。2023 年夏窗,红魔为切尔西签下凯塞多 "贡献" 了关键推力:最初报价 5500 万英镑时,布莱顿本已接近接受利物浦的 6000 万英镑协议,但曼联突然介入将报价提升至 6500 万英镑,最终迫使切尔西以 1.15 亿英镑天价成交。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操作,直接导致曼联在后续目标谈判中陷入被动 —— 当 2025 年求购葡萄牙体育后腰尤尔曼德时,对方直接将 7000 万英镑解约金条款写入合同,彻底堵死了红魔的操作空间。
更严重的是,这种策略正在摧毁曼联的市场信誉。亚沙里经纪人在拒绝红魔时明确表示:"球员希望加盟能提供清晰出场承诺的俱乐部,而非成为转会市场的筹码"。这种信任危机在 2024 年冬窗已现端倪:当时曼联对本菲卡中场弗洛伦蒂诺・路易斯的报价从 3200 万欧元提升至 4000 万欧元,却在最后时刻以 "战术适配性存疑" 为由退出,导致本菲卡将球员转售给曼城时附加了 "优先回购权" 条款。
milan米兰曼联中场的危机绝非偶然,而是长期战略失误的集中爆发。自 2022 年卡塞米罗加盟以来,俱乐部在防守型中场位置仅投入 1.2 亿欧元,远低于曼城同期对罗德里(7000 万欧元)、阿森纳对赖斯(1.05 亿英镑)的投入。这种吝啬直接导致阵容老化:33 岁的卡塞米罗本赛季场均跑动距离降至 9.8 公里,较巅峰期下降 15%,而替补席上的阿姆拉巴特、加纳乔等球员,无论是防守硬度还是出球能力均难以担纲主力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管理层的引援思路陷入 "非黑即白" 的怪圈。要么像 2023 年签下芒特那样豪掷 6000 万英镑追逐即战力,要么如 2024 年引进梅努般盲目押注小妖,却始终缺乏对 "半成品" 球员的培养耐心。反观 AC 米兰,他们通过系统性培养托纳利、本纳塞尔等球员,用年均 2000 万欧元的投入打造出欧洲顶级中场,这种 "低买高卖 + 青训造血" 的模式,正是曼联最欠缺的。
曼联若想终结中场困局,必须从三方面进行改革:首先,建立 "球探 - 教练 - 管理层" 三位一体的决策机制。参考利物浦签下麦卡利斯特的操作,让教练团队深度参与目标筛选,避免出现 2024 年引进奥纳纳时 "球探报告与战术需求严重脱节" 的闹剧。其次,优化球员出售策略。目前拉什福德、桑乔等球员的转会因压价导致实际收入不足预期的 70%,若能效仿曼城对福登的 "租借 + 回购" 模式,或许能在保障现金流的同时维护市场关系。
最重要的是,必须摒弃 "为抬价而抬价" 的投机思维。当务之急是锁定亚特兰大的埃德森(解约金 4000 万欧元)或狼队的若昂・戈麦斯(3500 万英镑),这两名球员兼具防守硬度与出球能力,且年龄均在 24 岁以下,符合长期建队需求。正如前曼联中场基恩所言:"真正的豪门不需要通过抬价证明存在感,而是要用稳定的战术体系吸引球员。" 若继续沉迷于转会市场的零和博弈,红魔恐将彻底沦为 "抬价联" 的笑柄。
姓名 *
邮箱 *
网址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内容